《人间失格》里最后老板娘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这都是他父亲的不是啊。我们认识的阿叶,个性率真,风趣幽默,要是不酗酒的话,不,就是他酗酒,他也是个天使一样的好孩子。”
看完上面这段话,不禁想起了《三字经》里的内容: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大致的意思是说,生养下孩子,供给衣食之外,还需要教导,如果不教导,那就是父母的过错和问题。教育学生知识,而不严格,那是老师的懒惰。
《三字经》前半句说的是家庭教育,后半句说的是学校教育。家庭教育是根,学校教育是叶,根深才能叶茂。所以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否,家庭教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意思是说,作为一个孩子而不学习是非常不适宜的,年幼的时候不学习,年老了又能做些什么呢?
一个孩子的行为养成,家庭起到决定性作用。一个孩子学还是不学?除了家庭教育外,还要看孩子个人态度。
我对孩子学琴之事,一直耿耿于怀。孩子学琴有七年了吧,是兴趣学习里面,坚持得最长的学习。但从未得过优秀——这都成了我的心病了。
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,老师特别要求:手要握核桃状,要自然弯曲。而我觉得那太简单了,为了图省事,就把练指法的时间缩短了,致使孩子后期加快节奏的时候总是慢一拍。
并且越往后学这个问题也都一直存在,感觉没有办法克服。一直有意识地提醒着,但就是不自觉地指法又错了,可见习惯的力量真的很大。再加上六年级忙碌的功课,我的步步紧逼,这个问题,像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山压在我和孩子之间,无法喘息。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不耐烦,致使我来了个急刹车,放弃学琴。
学了那么多年的琴,以及学了那么多的兴趣,钱和时间没有少花,却没有一样拿得出手。这样的结果都是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。
自我检讨一下,其主要根源还是贪多。孩子精力有限,被安排太多,疲于应付,没有空余时间,缺乏对孩子自驱力的培养,从而也养成了拖拉、磨蹭的习惯。所以应该择其感兴趣的一个或是两个学习,并且要风雨无阻、持之以恒。
第二,没有量化标准,要求不严厉,有顺其自然的心态。自己没有和孩子确定一个学习的要求和目标,一切顺其自然,只催促不督促,只看现象不看本质。偷懒是人之常情,但我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。
第三,方法不对。包括沟通的方法和练习的方法。在与孩子沟通中,我选择了最简单、最粗暴的方式去沟通,导致两人都失去耐心,相看两厌。在练习的方法上,我有跟老师沟通,但却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,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孩子自己的“无意识”。
最近经常反思自己,一看到、一想到那些和教育有关的言语,很容易对号入座。自己觉得:孩子好学、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。在孩子好学的基础上,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上去才能真的学有所成。
推荐阅读:安徽在线